瑜伽看來沒有競爭性,但這並不意味著瑜伽在任何時候都沒有競爭,當深入瑜伽時,必須注意心靈的競爭性,因為如果你不去探索它,競爭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自動發生。
你為了成就感,最終卻導致傷害,或是試圖抑制競爭力,卻封閉了需要通過比較來學習的過程,如果你認為競爭是不好的,那就很難看到自我提升之處,這阻礙了自我認知,也封閉和束縛你。
如果仔細觀察競爭,會發現根源在於比較,這是一種基本思維模式。「進步」的概念意味著比較,你可以與自己競爭,而不與他人比較,這是實情;但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內在的競爭力。優質或進步沒有固定指標,而是牽扯到其他人的作為時才會出現。
比較心態有其必要性,每日自我比較也是反饋的基礎,每天做瑜伽是為了調整前一天練習的方式,也可看到長期趨勢。
飲食、情緒、衝突、壓力和關係影響你和瑜伽的表現,各種生活面向都可當作反饋,有助了解事物如何相互影響,而檢視反饋亦是基於比較。
想要進步可以自我競爭 – 希望今天的表現能像昨天或去年一樣或更好,此外,與他人比較,無論喜歡與否都不可能避免。
比較及競爭心態,無論如何都無法通過努力消除,試圖把自己造就成無競爭性,其實也是在比看誰最無競爭性;如果你認為正走向成功(思想可以說服任何事情),這是在培養優越感,也是一種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瑜伽冥想可超越競爭,它能檢視反饋,並且看到極限和危險。
比較是內部感知,可以巧妙地比較自己與他人,來測知自己變化和轉型的速度,如此一來,變革也可成為需要實現的目標;轉變是一個無盡的過程,它是活生生的,不能被捕獲或擁有,只能參與。
原文出處:Yoga as Self-Transformation
作者:Joel Kramer
延伸閱讀:
分章閱讀:
—
Yoga Asia 亞洲瑜伽
亞洲第一瑜伽平台,不論你是否了解瑜伽,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健康、自信與愉悅的生活。
9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