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瑜伽

解析瑜伽 14》疼痛與反饋

練瑜伽時,了解疼痛和張力之間的差異至關重要,但界限有時可能很模糊,因為這是由心理狀況來界定。

疼痛不僅發生在身體上,也是心理作用,因為這涉及對不舒適的判斷 – 不喜歡那種感覺。如果你隨著感覺走,它就是痛苦;張力的產生可感覺到能量,能讓你開啟,卻不是疼痛。

畏懼和野心,通常會掩蓋疼痛和張力之間的差異;如果你害怕受傷,即使只有一點痛,也會去規避,而野心可讓你忽略或忍受疼痛。

如果你害怕做某個體式,不應用「勇氣」去克服恐懼,來證實自己的能力,因為這樣可能很容易受傷;反之,你可以把姿勢做到讓你害怕的邊緣,然後保持在這個位置,加深呼吸、慢慢放鬆,來讓身體開展,只有這樣,你才能繼續前進。

如果你對某一體式有野心,建議在到達第一邊緣時,留駐更長時間,並且更慢的通過中間邊緣,這會增加身體反饋靈敏度,以免忽略了身體傳遞的訊息。

疼痛通常很難被識別,因為它不一定很尖銳或很強烈,而且張力也不見得讓你會感到痛苦;如果你想躲避它,那就是痛苦,如果只是感到害怕,而且張力不大,依據定義,這就是邊緣;可慢慢開展,減少恐懼,而不必強迫渡過心理界限。

避免疼痛有不同方法:堅持忍受痛苦、等待體式結束、思考別的東西、硬著頭皮做下去,但這些反應都讓你不舒服。疼痛導致失去對體式的注意力,有可能過度伸展身體和拉扯肌肉。

大多數的瑜伽傷害都是由野心或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而通常是兩者兼俱。

在體式中展現野心有多種形式:堅持設定的時間長度、試圖像別人一樣伸展、無意識地達到記憶中的靈活性、試圖實現或重現心理狀態。野心是一種思想特徵,所以也就是現實狀態,你不可能努力去消除野心,因為努力就是一種野心。

有意識地來測試邊緣,可將注意力從野心轉移成對身體的感覺;理論上,體式不應該造成疼痛,疼痛只是你忽略它或試圖強渡關山的反饋,最終會傷害自己。

做瑜伽發生習慣性的不適,會改變你對瑜伽的態度,使你更不願意去做;這會使瑜伽成為勞務,而不是喜悅。

原文出處:Yoga as Self-Transformation
作者:Joel Kramer

延伸閱讀:

《解析瑜伽》一次曕讀全文

分章閱讀:

解析瑜伽01 》自我轉型 超越極限

解析瑜伽02 》開發極限勝於體式技能

解析瑜伽03 》練瑜伽的阻力 大都是心理因素

解析瑜伽04 》呼應身體的感覺

解析瑜伽05 》身體自我調整 成為積習

解析瑜伽06 》經驗教導你 也限制你

解析瑜伽07 》傾聽和理解身體發出的訊息

解析瑜伽 08》是「生命之泉」而非「青春之泉」

解析瑜伽 09》技巧可以很美,但非目的

解析瑜伽 10》放掉體式形貌

解析瑜伽 11》呼吸是所有技術的基石

解析瑜伽 12》在伸展極限的邊緣遊走

解析瑜伽 13》突破體式阻礙 由第一個邊緣進入深層

解析瑜伽 15》能量線 – 神經中的電流張力

解析瑜伽 16》能量線 – 以身體的智慧來校準

解析瑜伽 17》使用槓桿 協助拉動肌肉

解析瑜伽 18》了解體式運作

解析瑜伽 19》抗拒練習的心理層面

解析瑜伽 20》擱置過去與未來 回到現實

解析瑜伽21》理智做瑜伽 跳脫壞習慣

解析瑜伽22》打開心靈擴展自覺

解析瑜伽23》做瑜伽必須放棄葡萄酒和牛排嗎?

解析瑜伽24》思考如機械有固定模式

解析瑜伽25》競爭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解析瑜伽26》去了解這個永恆問題:「我是誰?」

Yoga Asia 亞洲瑜伽

想要定期收到專業的瑜伽及健康知識嗎?

亞洲第一瑜伽線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