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瑜伽時,了解疼痛和張力之間的差異至關重要,但界限有時可能很模糊,因為這是由心理狀況來界定。
疼痛不僅發生在身體上,也是心理作用,因為這涉及對不舒適的判斷 – 不喜歡那種感覺。如果你隨著感覺走,它就是痛苦;張力的產生可感覺到能量,能讓你開啟,卻不是疼痛。
畏懼和野心,通常會掩蓋疼痛和張力之間的差異;如果你害怕受傷,即使只有一點痛,也會去規避,而野心可讓你忽略或忍受疼痛。
如果你害怕做某個體式,不應用「勇氣」去克服恐懼,來證實自己的能力,因為這樣可能很容易受傷;反之,你可以把姿勢做到讓你害怕的邊緣,然後保持在這個位置,加深呼吸、慢慢放鬆,來讓身體開展,只有這樣,你才能繼續前進。
如果你對某一體式有野心,建議在到達第一邊緣時,留駐更長時間,並且更慢的通過中間邊緣,這會增加身體反饋靈敏度,以免忽略了身體傳遞的訊息。
疼痛通常很難被識別,因為它不一定很尖銳或很強烈,而且張力也不見得讓你會感到痛苦;如果你想躲避它,那就是痛苦,如果只是感到害怕,而且張力不大,依據定義,這就是邊緣;可慢慢開展,減少恐懼,而不必強迫渡過心理界限。
避免疼痛有不同方法:堅持忍受痛苦、等待體式結束、思考別的東西、硬著頭皮做下去,但這些反應都讓你不舒服。疼痛導致失去對體式的注意力,有可能過度伸展身體和拉扯肌肉。
大多數的瑜伽傷害都是由野心或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而通常是兩者兼俱。
在體式中展現野心有多種形式:堅持設定的時間長度、試圖像別人一樣伸展、無意識地達到記憶中的靈活性、試圖實現或重現心理狀態。野心是一種思想特徵,所以也就是現實狀態,你不可能努力去消除野心,因為努力就是一種野心。
有意識地來測試邊緣,可將注意力從野心轉移成對身體的感覺;理論上,體式不應該造成疼痛,疼痛只是你忽略它或試圖強渡關山的反饋,最終會傷害自己。
做瑜伽發生習慣性的不適,會改變你對瑜伽的態度,使你更不願意去做;這會使瑜伽成為勞務,而不是喜悅。
原文出處:Yoga as Self-Transformation
作者:Joel Kramer
延伸閱讀:
分章閱讀:
—
Yoga Asia 亞洲瑜伽
亞洲第一瑜伽平台,不論你是否了解瑜伽,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健康、自信與愉悅的生活。
8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