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

靜坐 :唯有「坐」才能體會到「靜」

在幾年前,我 靜坐 冥想的練習遇到瓶頸,我學習了一些放鬆和靜心的療癒瑜伽技巧,發現練習圍繞著身體外在的形式,缺乏內在的感受和身體的覺知。自己身體被日常生活的各種形式限制著,沒在傾聽身體的聲音。透過練習的改變,我看到自己不良的練習習慣造成了練習障礙。

瞭解練習的慣性成了我每天的功課,觀察日常生活的習慣和練習時的態度;練習時的感受和實際練習時的狀態,變成了我的基礎練習。

在這兩年裡,我不斷的在瑜伽課裡推薦靜坐冥想的好處,同時也希望更多瑜伽練習者能綜合練習體位法和靜坐。我在靜坐的親身體驗中得到了很多回饋,不但在體位法上讓頭腦更能清楚,身體感官更加的清晰,心靈上也得到了許多開悟。

靜坐的技巧在瑜伽、禪修、佛學上都有教導,其實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讓我們回歸到人的本質,安靜無我的狀態,和看清自己。瑜伽體位法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有足夠靜坐的體格,所以除了練習體位法外,我們也必須嘗試靜坐的練習。

常聽到人沒辦法靜坐的原因,就是沒辦法在坐下來的時候「靜」下來,或沒辦法坐很久,其實真正的練習不在「靜」,而是在「坐」,唯有先能讓身體來到坐下來練習觀察開始,隨著內在正念專注的練習,讓頭腦心理回到清晰無障礙的的進階來感受體位法的真實性。

這是一種感官練習中找到瑜伽舒適和穩定的方式。由此可見瑜伽和靜坐在這裡是互補的,唯有「坐」才會體會到「靜」,並不是以「靜」來出發;所以當你坐下來的時候期待「靜」,那是一個錯誤的開始,反之,把練習重點放在「坐」。

【Jordan專欄】

歡迎追蹤 Jordan 老師的粉絲專頁

想要定期收到專業的瑜伽及健康知識嗎?

亞洲第一瑜伽線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