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d Shiva

瑜伽的歷史

據神話傳說,希瓦是瑜伽的創始者,而帕瓦提則是他的第一位弟子。
希瓦是至上意識的象徵 ; 帕瓦提被認為是全宇宙之母,代表無上的知識、意志和行動,萬物皆由她而來。

在過去,印度經典皆是以梵文寫成,有時會隱藏訊息於象徵性的文字中,只有適合接受這些知識的人才能了解。出家瑜伽士思瓦特馬拉馬 (Swami Swatmarama)是哈達瑜伽最著名的權威之一,他的《哈達瑜伽經》 (Hlatha Yoga Pradipika),也稱為《瑜伽啟示錄》(Iight on Yoga),和從前經典不同的是,他為了減少初學者所遇到的各種難題刻意不強調持戒與精進。在《哈選瑜伽經》中,他的鍛鋉始於身體,而當心靈變得平衡穩定之後,才關始持戒與精進的鍛鋉。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瑜伽 ,源自距今超過一萬年前的印度和世界各地的密宗文明。在現今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谷地哈拉帕 (Harappa)及摩罕裘達羅 (Mohenjodaro),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貌似希瓦(Lord Shiva) 神像,以及以帕瓦提 (Parvati)形象出現的夏克提(Shakti)神像。這些神像採各種體位法姿勢,有些正在從事靜坐。這些考古道跡是前吠陀時代(pre-vedic age),也就是亞利安(Aryan)文明尚末進入印度次大陸之前。當地居民所留下來的。

希瓦被認為是至上意識的象徵,而帕瓦提則代表無上的知識、意志和行動,萬物皆由她而來。此宇宙創造力量也被稱為拙火夏克提(kundalini shakti),它是蛰伏在天生萬物中的宇宙力量。帕瓦提因而被認為是全宇宙之母。因為有帕瓦提,個體靈魂為世俗之名號和形式所羈绊;也唯有透過她的恩典,個體意識才能和至上意識結合。帕瓦提對她的創造物有著無比的愛和仁慈,因此她將得到解脫的秘密知識以密宗(Tantra)的方式保存下來。瑜伽鍛鍊源自於密宗,兩者密不可分,正如同宇宙意識希瓦無法和創造力量夏克提分開一樣。

密宗是由兩個字根所組成的:tanoti和 trayati,分別是「擴展」和「解脫」的意思。因此密宗就是一門擴展意識以得到解脫的科學,它是一套讓我們能處在塵世之間,卻不受其束縛的方法。密宗鍛鍊的第一步,是要明白身體和心靈的能力和限制。接下來,密宗鍛鍊有許多功法幫助個體意識的擴展,讓個體超越各種力量的束縛,體驗更高層次的存在。

在人類文明之初,人類發現了自己的靈性潛能,開始運用各種方法去開發這些潛能。瑜伽鍛鍊遂應勢而生。古代世界各地的智者長時間的鑽硏這些鍛鍊,而產生了瑜伽科學。自古以來,瑜伽的精義常以不同的象徵符號、寓言和語言來解釋。有些文化傳統相信瑜伽是上天透過智者賜給人類的禮物,讓人類有機會了悟自己的神性。

在古代,瑜伽功法向來是由師徒之間口耳祕傳,沒有任何公開的文字紀錄。這是為了要讓學習者明確地了解這些功法的意義和目的。透過本身的體驗,已證悟的瑜伽士和智者給予有志修行者適當的指引,避免他們有任何混淆不清、誤會或過度理性分析的情況。

古代密宗文獻中有關於瑜伽的最初記載,之後的吠陀經也有提到瑜伽,這些經典的成書年代大約是在印度河谷地文明昌勝之時。這些文獻並沒有直接提到瑜伽的功法,而是以比喻象徵的方式提到瑜伽。事實上,吠陀經文是古代智者在極深的瑜伽靜坐中,也就是二摩地(samadhi)時所聽到的,因此吠陀經被認為是上天示現的文字。不過要一直等到與義書 (Upanishads ) 的時候,才對瑜伽有比較明確的描述 。這些和瑜伽相關的文獻合起來稱為「吠陀經」(Vedanta),被認為是吠陀哲學的精髓。

智者帕坦加利(Pataniali)關於王者瑜伽的著述《瑜伽經》(YogaSutras),是第一部明確、統一、有系統的瑜伽經典。它也被稱作「瑜伽八步功法」,由以下八個部分所組成:特戒(yamna)、精進 (niyama)、體位法、養氣法、收攝 (pratyabara,切斷意識和外在世界的連繫)、集中(dharana)、禪定(dbyana)以及三摩地(和宇宙意識合一)。

佛陀在西元前六世紀說法,提倡靜坐和倫理道德,但卻忽咯了各種瑜伽預備功法的重要性。印度的恩想家們很快就發現了這種觀點的限制。瑜伽士馬次炎德拉納德 (Matsyendranath)教導在學習靜坐前,必須要淨化身體和其相關的各種元素。他創立了納德法門(Nath cult),脊椎扭轉式(matsyendrasana ) 即是以他命名的。他的大弟子勾拉克納德 (Gorakhnath)以方言及印度文寫成數本關於哈達瑜伽的著作。

在過去,印度經典皆是以梵文寫成。這些經典有時會隱藏訊息於象徵性的文字中,只有適合接受這些知識的人才能了解。出家瑜伽士思瓦特馬拉馬 (Swami Swatmarama)是哈達瑜伽最著名的權威之一,他的《哈達瑜伽經》 (Hlatha Yoga Pradipika),也稱為《瑜伽啟示錄》(Iight on Yoga),是以梵文寫成,參考比較了所有和此主題有關的文獻。和從前經典不同的是,他為了減少初學者所遇到的各種難題刻意不強調持戒與精進。在《哈選瑜伽經》中,他的鍛鋉始於身體,而當心靈變得平衡穩定之後,才關始持戒與精進的鍛鋉。



摘自:印度比哈瑜伽學校功法大全 Asana Pranayama Mudra Ban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