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學生向我告白,他說在每天早上的自主練習中受到感召,『原來身心真的會回饋聲音給自己,我漸漸聽得越來越清楚,感受到瑜珈與自己的互動變得沒有距離感,連肚臍也看得比較清楚了』。
除了來上瑜珈課,我常常鼓勵學生一定要花時間自主練習,累積體驗,這樣才能夠打從心裡與瑜珈相處,建立屬於自己和瑜珈,沒有他人的私有記憶資料庫。
私有記憶(Smṛti)越是龐大的人,儲存經驗和觀察的能力也將越強大。
在瑜珈的世界裡,很清楚地把身性、心性的狀態分成三個部分。
惰性,變性,與悅性狀態 (Tamas, Rajas, Sattva)
記得剛開始教瑜珈的時候,我常常遇到一個困擾。
手裡幫著一個學生調整姿勢,眼裡卻馬上搜尋下一位學生,深怕有學生在我眼皮子底下犯了體位法的錯誤,但是卻發生專注力四散的情況。
要讓一個物體進入眼內並不是一件難事,只要外在世界裡有光就可以了,但是,要是想通過用心看、用心想、用心觀察而有所收穫,我們還是需要學習開發大腦的專注力,把心識、感官和外物扎實地連結起來。
飲食好的、身體好的人,感官能正常反應;體位法、呼吸法順暢的人,心識能穩定與外在世界做出切割,再繼續往前探索,就一定會見著禪那的大門(Dhyāna)。
『禪那』不一定只能當作宗教術語來看待,更可以當作每一陣子生活生命中大腦專注力的考驗。
練習冥想時,坐在平常最熟悉不過的客廳一隅,從自然呼吸法開始,引導呼吸與眼神視線,與心識放在同一頻率上,舒適且專一地活動著。
剛開始進入冥想狀態的時候,你會感到心識之外一切皆無,好像身體的感官感受動力被切斷,於是外在世界的『變性』退場。
接著用意識『特意地』引導心緒往『悅性』方向走,把心性集中在『悅性』上,與『悅性』產生接觸。
『悅性』可以是一條細水長流的河;一面特別光亮的鏡子;一處世上最浩瀚無爭的風景;一位與你席地而坐的德者。
『悅性』並非我們的目的地,但是我們與之接觸,持續專注在他身上,直到看得十分清楚,彷彿自己就是他,他就是自己(Samādhi)。
三摩地的境界裡有著更強壯的純粹意識,能讓我們更加明白,什麼是伴有智慧的言行。
漸漸地了解『悅性』,你能輕易地區別出變性與惰性的影響力。
漸漸地更了解自己,你能體會生命所需與不必須之間的關係。
眼前的世界包羅萬象,天天看得我們眼花撩亂,要是人人都能坐上一會兒冥想,也許環境汙染能加速減退,生活壓力能有所出口,萬物都能平衡圓滿地共存,何樂而不為呢。
找個片刻坐著一會兒,歡迎進入更深層的冥想力量。
一個人瑜珈,讓全世界成為你的冥想力量。
本文分為三篇『飲食、呼吸、專注力』,請閱讀…
【Uma專欄】
隨時隨地『做瑜伽,學著這樣開始生活』
更多的瑜伽故事在屋瑪的臉書:yogabyUma
想要和屋瑪一起瑜伽,想了解更多《隱藏在日常街廓裡的瑜伽群落》
直接前往觀賞屋瑪的瑜珈教學影片
2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