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時該如何練瑜伽?

在受傷時練瑜伽總是令人感到沮喪。各種感覺隨之浮現,包含罪惡感、憤怒、失望、困惑、甚至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即便我們已盡可能留意,但我們畢竟是人,且世事難料。有時事情的發生,就像在大街上行走時,會失足踩到人行道上的裂縫而扭傷腳踝那麼單純。同樣地,雖然我們已經盡力,但有時就是會在瑜伽練習中有所閃失。或許,你只是恍神了那麼一會;也或許你對這練習不是那麼熟悉,仍不清楚身體所傳達的感受,並因過於投入而做過頭。不論是什麼原因,損傷已經造成。因此,當你受傷時,該怎麼調整瑜伽練習呢?

該怎麼知道,什麼樣的練習能加速療癒過程?哪些練習應做調整?而哪些練習應該暫停,直到你痊癒為止?

在過去這幾年,我不斷地被學生們詢問這些問題。我的學生們大多精力充沛,包括跑者、自行車愛好者、徒步健行者以及舞者。還有些人是追著孩子奔跑的父母。即便他們已盡可能留意,總會有些意外發生,而疼痛隨之而至。

思考流程

讓我來分享一下當被學生問到疼痛時該如何練習、或著受傷時該如何調整時,我內心的思考流程。

首先,在任何情況下,當你在練習中感覺到疼痛時,第一步就是:

疼痛是身體在提醒你留意有事情正在發生,所以請留意。停下你正在進行的一切,並觀察身體正在經歷的事。以此為基礎,接下來該怎麼做沒有一定的法則。你所經驗的一切真實無疑,也僅有你才知道身上的經驗究竟怎麼回事。回到你的身體,並負起責任,如果發現某些方式在你身上不適用,別怯於表達,並做出應有的改變。

疼痛的種類

接下來,你可以判斷正在經歷的疼痛屬於兩種主要類別中的哪一類:

1.這種疼痛遍佈整條肌肉(範圍比較廣),你可能會形容為「肌肉痠痛」似的疼痛。

或者

2.尖銳感、神經症狀、夾擠、且/或疼痛集中在特定點。

這兩種主要「強烈感受」的分類,通常是由不同原因所造成。

一般性的肌肉痠痛

在第一種「肌肉痛」的分類中,可能是因為你以新的方式使用身體,而造成肌肉感到酸痛。這未必是壞事。體位法是身體性的練習,總會有些身體感覺隨之而起。而其中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在Sukha和Shtira之間取得平衡,在努力與放鬆之間適當調和。如果你的肌肉開始感到酸痛,代表你的身體正對你發出黃旗警示訊號。這時做一些瑜伽練習通常是沒問題的。從少量的練習開始,並反覆確認身體的狀態。不妨來幾回拜日式試試。你的酸痛是否隨著身體變暖而減輕?如果出現了這情形,則繼續練習,並「持續」確認身體的狀態。如果狀況持續改善,那麼繼續練習應該是沒問題的。但若在某個時間點,你感覺狀況變糟、疼痛加劇、或某些酸痛的肌肉開始疲憊,那麼你可以考慮停止今天的練習,明天再試試。

局部性疼痛

接著我們來談談肌肉酸痛以外,一些比較特定型式的疼痛。這些疼痛可能帶有尖銳感、神經症狀、夾擠、且通常集中在特定點。

這種疼痛通常與特定動作或姿勢有關。接著我的思考流程會依著下列的流程表進行。這張流程表從最簡單的問題開始:

你能否在這個動作或姿勢中做些調整,讓疼痛消失?試試別做得那麼深?又或著稍微調整一下角度?

如果這麼做行不通,或許你可以修改一下這個姿勢,或著改做別的、但依然能達到同樣效果的姿勢。

如果這麼做依然會造成疼痛,也許你該做的是退出動作,甚至停止當天的練習。

不論你落在這張流程圖的哪一部份,基本理念是相同的:在無痛的前提下,盡可能收穫這個動作應有的效果。如果你的疼痛一直沒有改善,記得尋求合適醫療人員的協助。

結論

人生而血肉之軀,我們依憑著肉身,日復一日地行動。而體位法本身屬於身體性的練習,過程中伴隨著各式各樣的身體感受。我們面對這些感受的反應,影響著我們瑜伽練習的經驗。雖然在瑜伽練習中,我們總是盡一切可能,希望避免疼痛與損傷,但實際上,在踏上瑜伽墊之前,我們的身體並非處於排列良好、平衡的狀態──我們身上帶有過往行動與生命經驗所創造的行為模式。有時,即便身上帶著傷,但依然想要持續瑜伽練習。而我們能做的,是培養關注身體的能力,察覺身體所處的經歷。藉由身體回饋的訊號,我們得以進一步認識自身的行為模式,並透過常識做出聰明的決定,避免惡況加劇。